发布日期:2019-03-27 浏览:
3月23日上午,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组织教师党员和研究生支部的学生党员以及学生理论研习社的成员在白鹿影城观看电影《无手老师》。电影《无手老师》是根据青海湟中县小学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拍摄的。他作为一名身残志坚的乡村教师,三十年始终如一日的关心爱护学生,为国家的乡村教育事业做贡献,完美地展现出新时代优秀人民教师的风范。在电影观看结束后,同学们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潘龙飞:观看电影《无手老师》最让我印象深刻、感触最深的三句台词:第一句,马复兴老师第一次站上讲台说的:“从今天开始,我希望我不仅是你们的老师,更是你们的朋友。”在他的眼里老师既是“传道受业解惑”,另一方面,也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简单的话语中却饱含着他对三尺讲台、对师生关系、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第二句是“有知识,才有尊严”,马老师生活在青海省湟中县汉东乡的一个小山村里,在那里人们的日常是干农活、放羊、打工挣钱养家,他看到了许多人因为贫困上不起学,骨子里认为读书是无用的,但他深知“知识就是力量”,读书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因此,他在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在摸索着、改变着。
第三句是“无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的更好”,他失去了双手,却依然能画画、洗衣服、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这期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这句话是他前行的动力,也是给予他能够坚守在教师岗位31个春秋的力量之源。生命不忍他再受苦难,已经为他长出了一双新的手,这双手足足可以为孩子撑起一个世界,让教师之魂永铸在雪山之巅。
邵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手老师,少的是手,可多的是那赤诚,那坚毅,那为师之范。在高考志愿上写上“北大”二字时坚定的眼神,说自己的理想是考上最好的大学时的意气风发,受到不公时候像阿甘一样,用奔跑的姿态拯救自己的灵魂。这就是无手老师。马老师所在的贫困山区小学,失学率相当高,眼看着班里的孩子越来越少,他心里像开了锅一样。作为民办教师和残疾人,能把课上好就算不错了,孩子失学这种在当地极普遍的事,根本不是他能管的。但什么叫做老师?心里揣着学生未来的马复兴坚定地说我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这谈何容易?拖着残废的双臂,马复兴走家串户,上城下乡,跑牧区钻矿场,忍受白眼奚落,面对打击羞辱,搭上自己积蓄,把班里失学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找了回来。这份不屈的意志,这种顶天立地的担当,使他从平凡中闪现出让所有人敬佩的光辉。
作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马复兴是当之无愧的。
聂海燕:《无手老师》,一部真实而打动人心的电影。打动人心的不仅是马老师一生对教育的执着,更是马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因为残疾,被人嘲笑;因为残疾,不能高考;因为残疾,害怕没有工作。但马老师并没有因为残疾而放弃自己,虽没有双手,但拥有健康的心灵,拥有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的赤诚之心。马老师用残疾的双臂,书写壮丽的人生!三十年如一日,为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奔走一生,奉献一生!
贺成成:无手老师,这个称呼既是别人对马复兴的形容,也是马复兴对自己的认知,当他在第一堂课的黑板上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教室里响起掌声——这是我印象最深的画面,别人说自己什么,和自己怎样看待自己是不同的,有多少人淹没在别人的评价中,怀疑自我,失去自我,痛苦不堪,但是马复兴,他始终没有失去自我,就像他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下那四个字,即使在这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他也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这是一个残疾的身体和一个健全的心灵。
郭静:看完《无手老师》,我有以下几点感触。第一,我深深的感觉到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社会大环境中。电影中的主人公因失去双手,无法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取大学,这对他的一生来说是有些遗憾的,但现在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使得这样的遗憾再也不会有了。第二,只要自己肯努力,生活永远不会放弃我们。虽然主人公无法考取大学,但他有了一个当教师的机会,并且他一直非常的珍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这就是身残志坚的典型代表。第三,加大边远乡村地区建设。电影中主人公因没有手被很多人嘲讽,如村里的小伙伴,石灰厂的老板等,这些情节让人看上去是很悲痛的。所以要加大乡村地区建设,提升人口素质。
吴晓:在大片云集、特效满目的今天,没想到一部朴实无华的公益励志影片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感动的瞬间。
影片主要讲述了马复兴——一个失去双手的孩子,因为残疾从小被身边的人嘲笑,也因为残疾无法读书。他只能躲在家里,拿着树枝在土地上一笔一划地练字。为了不让别的同学瞧不起,他奋发努力为了考大学来证明自己,没想到却被老师告知因为残疾还是不能上大学,这一消息让他几乎崩溃。偶然的机会,他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他分外珍惜此次机会,不论是教学还是学生平时生活中都倾注了许多心血,一幅幅画面皆令人动容。
马复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没有一双手,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而我们作为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四肢,更应该懂得珍惜,把握好来之不易的机会。作为一名将来的教师,我也应当像他一样,关注到学生的方方面面,为学生更好的成长尽心尽力。
孙道凯:马复兴是一个失去双手的孩子,他从小被嘲笑,同龄的孩子们嘲笑他没法读书,于是他发奋练习,用脚在地上写字,用残缺的双臂艰难地拿起笔,一笔一划,异常坚定。正是因为他这种想要证明给别人看的毅力,使得他成为村里唯一一个上高中的孩子。他的梦想是北大,可是现实对他是残酷的,老师告知他不能考大学后他几乎崩溃,但是母亲的挽留使得他继续生活下去,这样无能的自己让他无法接受。直到有一天他得到了成为代课老师的机会,他异常珍惜,在他的岗位上,他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他尽自己的所能帮助他们,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这些可造之材。他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上课,可谓倾尽了所有,包括自己的尊严。
他的大公无私,他的真诚,以及用自己生命去守护自己的学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他把自己的不得志化为了动力,让他倾尽一切去帮助自己的学生们学习知识,学习文化,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陈洪霞:《无手老师》是一部以“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马复兴为原型的影片。影片没有绚丽的特效,没有精致的妆容,只是通过真实朴素的画面还原了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一生。没有手,却不比别人写字差;没有手,却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教师;没有手,却实现了自己人生三大愿望。虽然命运给了他无数苦难,手有残疾的马老师却不愿轻易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地创造了属于他的人生,令我们心生敬佩、感概万千。在旁观者眼里,这样令人敬佩的人生,马老师却只用一句“我只是做了一件残疾人做不到的事情”做简单总结。然而这句话却更引起我内心的激荡。的确,对于健全的我们,写字、读书、教书并不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反之我们这样有手的人怎么会做得还不如一个没有手的人?四肢健全身体健康的我们是幸运的,这样的我们更应该去奋斗,更应该去承担起社会人的责任和义务。
黄蓉:《无手老师》是一部具有温暖情怀和励志功能的电影,它真实地反映了无手教师马复兴在双手残缺的情况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贫困山区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动人事迹。它讲述了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以马复兴的实践告诉观众:在命运之神没有特别眷顾你的时候,在你遭受了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之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这部影片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既是对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也是对“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动诠释。在娱乐节目风行的今天,在我们争相观看各种娱乐节目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看《无手老师》这样的电影,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电影《无手老师》是一部有意义价值的人文影片,毕竟马复兴是个活生生的时代典型人物。这部剧作以及未来影片的出现,不光是教育人们如何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向困难挑战,也不是纯粹反映了一个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会发展对文化知识的重要依赖,也反映了国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加强民族团结的正确性和必须性,更进一步表现了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的时代。
三尺讲台,三寸粉笔,铸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而这位乡村教师正以自己不屈命运的倔强,教书育人,无怨无悔。